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钟辉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
4月20日,厦门国际银行举行成立大会。
在福建省政府“从简处理”的建议下,原本宏大的庆典被取消,只进行一个简单的金融许可证颁发仪式。自此,厦门国际银行告别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的身份,正式获得城市商业银行牌照。
低调的成立大会,并不能掩盖厦门国际银行未来的雄心。据本报记者了解,厦门国际银行已启动上市计划,将择机提交IPO申请材料。同时,福建省政府也有意借助厦门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把厦门国际银行打造成为第二个兴业银行。
增资扩股国企分羹
成立于1985年的厦门国际银行,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2013年1月31日,该行完成股东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将外资持股比例降至25%以内,向改制更迈进一步。
事实上,银监会早在2010年就批准厦门国际银行改制成城商行。在此之前,香港闽信集团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36.75%,日本新生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持股10%,美国赛诺金融集团持股5%,工商银行、福建投资开发集团、厦门建发集团分别持股18.75%、12%、7.50%。
改制前,厦门国际银行的外资股份超过60%,其中香港闽信集团是福建国资委旗下的福建投资开发集团持股46.98%的控股子公司。也就是说,福建国资委独资的福建投资开发集团合计拥有厦门国际银行54.90%股权,是厦门国际银行的实际第一大股东。
在福建省政府的主导下,厦门国际银行历经3年,通过原有股权转让和引入新投资者增资扩股等方式,终于完成改制。
2011年6月,福建投资开发集团与厦门建发集团,分别收购日本新生银行所持厦门国际银行6.15%和3.85%的股权;同年8月20日,闽信集团将5%的厦门国际银行股权作价32068.8万元转让给国有企业福建交通运输集团。
此后,厦门国际银行启动增资扩股计划,并于2012年10月获得银监会批复。该行从2012年12月开始分三期增发新股,使得大股东闽信集团持股从转让后的31.75%,逐步摊薄稀释至20.71%、18.7739%,最终只持股16.9333%。亚洲开发银行、美国赛诺金融集团所持股权比例也依次稀释下降,三家外资合计持股降至24.93%。
本次增资扩股,厦门国际银行合计增发9.3534亿股,增资总额达56.12亿元,注册资本和总股本从10.6896亿元增加到20.043亿元,股东权益从2011年末的38.8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约105亿元左右。
厦门国际银行称,本次引进了56家新投资者,降低外资股权比例的同时,也实现了股权分散的目的。事实上,本次增资后,福建国资委通过福建投资开发集团等控股国企,对厦门国际银行的控制权更为加强,新引进的股东大部分也是国企。
据本报记者了解,福建国资委旗下的华闽集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及福建漳州国资委下属九龙江建设和漳龙实业等,均参与了认购。厦门国际银行近期已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并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