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4月3日下午4点49分,证监会办公楼一层听证室,编号为40的东方证券被首个抽中。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主持的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专项检查现场,不仅有来自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稽查局、基金部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还有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行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三十多家中外媒体记者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当天,包括东方证券在内,一共抽选出30家现场抽查企业,约占已提交自查报告企业总数的5%,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抽取了7家、13家和10家。
目前证监会启动的“史上最严厉”财务专项检查尚未结束。截止3月31日,610家在审IPO企业按要求提交了自查报告,比当初889家在审企业锐减269家企业。
在就任后的第三周,证监会主席肖钢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抽取IPO现场抽查企业,以回应外界对于财务检查走过场或存暗箱操作的质疑。这也成为肖钢履新证监会后烧出的“第一把火”。
IPO泄洪:162家企业止步
162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另有107家企业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
虽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财务专项检查尚未完成,但从目前结果看,专项检查效果初步达成:首先,为IPO堰塞湖泄洪,使A股承压稍减;其次,将IPO在审企业中利润大幅下滑、财务数据造假,甚至涉嫌欺诈的鱼龙混杂者自动清除出列。
截至3月31日,共有610家在审IPO企业按要求提交了自查报告,比当初889家在审企业锐减了269家企业。据悉,此前参与IPO大排队的889家企业中,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企业有162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9家、47家、106家;另有107家企业,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了中止审查申请。
“前者视同为自己放弃IPO资格,近三五年内也无望上市;后者相当于利用了政策的缓冲期,可以晚两个月提交自查报告。”某券商投行副总经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根据证监会窗口指导,那些在3月31日截止日期实在无法完成自查的企业可以“先中止审查、随后补交自查报告的规定,补交报告的截止日期为5月31日”。
如果将终止审查与中止审查企业全部计算在内,差不多达到此前业内人士预计的三分之一左右的退出比例。
“投行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量过于庞大的因素是有的,不过,我们在做专项检查之前,已经预先把保荐企业筛选了一遍,分成几类。其中,最先进行核查的,肯定是那些业绩优、质量好的过硬公司,也希望在IPO重启后尽早上市的公司。”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排队的IPO企业中,国信、广发、中信建投、招商、中信5家中介机构分别以68家、55家、53家、52家、36家保荐企业数列前五位;申报企业涉及约45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立信和天健两家会计师事务所承办的IPO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分别达到122家和118家;信永中和、中瑞岳华项目数量也都超过50家。
从抽签结果看,国信证券有6家中签,这与国信保荐项目最多亦不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