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6日
交易总额达216.6吨标煤 涉及的全部为节电项目————
“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启动了中国首批节能量交易,交易总额达216.6吨标煤。交易涉及的节能项目全部为节电项目,其节能量来自于用能单位实施的路灯、照明灯或换新风节能改造。”
本报讯(记者 陆纯) 中国首批节能量交易近日在北京启动。来自北京环境交易所的消息称,环交所近日联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启动了中国首批节能量交易,交易总额达216.6吨标煤。据称,这是城市公共管理领域和商业领域节能量交易的一次探索。
本批交易涉及的节能项目全部为节电项目,其节能量来自于用能单位实施的路灯、照明灯或换新风节能改造。采集电表的基础监测数据,由第三方核证机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对项目在相应期间产生的节能量进行核证与核查,在交易所平台上寻找适合的买家,最终成功转让相应指标。
此次216.6吨标煤的交易内容涉及三个节能项目的部分节能量。香港碳谷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富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博尚信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购买了来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和深圳市万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圳滨河大道HID路灯节能"、大商集团(郑州)"新玛特总店综合节能"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零维护新风改造"等项目的部分节能量指标。
记者了解到,节能量是指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使能源消费减少的数量。一般来说,企业节能量的多少可作为衡量其节能管理成效的主要标志,也是考察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主要手段。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王辉军表示,目前节能量交易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借助互联网这一手段,商户和个人进行节能产品购买和使用、节能量数据上报、节能量交易申请等方面都有了方便快捷的渠道,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等都可提供真实可信的实际使用数据,为节能量交易提供了技术保证。
据悉,环交所今后将把节能量交易延伸到消费领域,主要在电商渠道推行"节能补贴"模式,购买节能产品的用户作为节能量的生产者,节能产品的生产厂商作为节能量的购买者,厂商通过用户进行补贴的模式,从用户手中购买一定时期的节能量,从而把节能实惠真实地带给消费者,增强用能单位和公民自觉节能减排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