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四季度反弹 去年结售汇顺差超千亿美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康子冉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8日

2012年我国结售汇顺差在经历了去年前8个月低速增长后,终于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了反弹,使得当年的结售汇顺差规模依然站上了千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2月,银行代客结汇1699亿美元,售汇115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543亿美元,相比去年9月的相关数据有较大规模的增长。

由此可见,国际收支总体进入均衡区间的态势下,资本流动、热钱走向和国际收支仍具有短期波动特征,其走向值得关注。

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从全年数据来看,2012年1~12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5693亿美元,累计售汇14587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1106亿美元。

据统计,2012年结售汇总顺差1106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70%,显示2012年总体上国内外汇供求状况趋于基本平衡。

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指出, 2012年贸易顺差远大于2011年,而去年的人民币对美元名义升值幅度基本上为零,人民币升值幅度影响几乎没有。

“关于结售汇顺差减少较多的原因,一是2012年流入的FDI(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比2011年少,另外去年前八个月,热钱不仅没有流入,还有流出的趋势。”周景彤说。

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2012年全年贸易顺差分别为1551.4亿美元和2311亿美元, 2012年1~1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

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室主任曾刚则有不同看法,他指出对于去年四季度出现的反弹局面,有资本流出、资产配置的调整、企业贷款结构的调整三种说法,他更偏向后面两种解释。

“中国目前还没有面临外资流出的问题,主要还是国内的一些资产配置问题。2011年的时候国内可能持有更多的外币资产,现在转化成人民币。”曾刚说。

曾刚还指出,外汇贷款的减少也是原因。2010年、2011年的时候由于境内融资成本比较高,导致外币贷款然后结算成人民币的情况比较多,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结售汇量比较大,因为里面包含了一部分贷款的需求。

“而2012年一些企业和个人开始偿还外币,并且境内融资环境好转,对外币贷款的需求下降,这就从表面上造成一种印象,就是人民币换成外币导致资本流出。”他说。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和非金融部门直接投资顺差合计为2656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31%;2012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较上述两项顺差合计低58%,而2010年和2011年分别高出82%和74%。

“2011年底至2012年第三季度期间,内外部因素基本导致看空人民币,机构和个人大都在进行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财务操作;现在重新转为看多人民币,市场财务运作再次转向。”外汇局称。

资金流入出现反弹

尽管去年总体上国际收支渐趋平衡格局已现,然而自2012年9月起,结售汇连续四个月顺差,到12月份累计顺差869亿美元,占到了2012年总结售汇顺差的79%。

这显示了结售汇意愿和与此相关的出外汇流入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了大幅反弹。

外汇局认为,近期结售汇顺差扩大主因不是结汇意愿增强,而是购汇动机减弱,在国内企业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企业负债(而非资产)币种结构的调整是影响外汇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

据测算,2012年9~12月,收入结汇率(即结汇/跨境收入)平均为62%,较1~8月份仅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支出购汇率(即售汇/跨境支出)为54%,则较1~8月份回落了约8个百分点。

而收入结汇率、支出购汇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居民的结售汇意愿。

对于去年四季度外汇净流入出现了较大的反弹的问题,国家外汇局认为,一是随着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缓中企稳的信号日益显现,市场情绪由前期的过分悲观转向乐观。二是欧元区解体的风险暂告解除,主要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不断加码,新兴市场再现资本回流压力。

“但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演变、全球金融去杠杆化延续、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反复等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可能导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大幅震荡。”外汇局称。

“2012年下半年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大幅下调,人民币贬值预期逐渐消退。”外汇局称,“我国加大稳出口的政策力度,加快QFII和RQFII的审批节奏,也助推了外汇流入。”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