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钟辉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3日
跨区政策以省为界上市政策模糊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对城商行跨区的态度是“省外跨区依然严格限制,鼓励深入省内跨区设立分行。”
“银行业协会正在跟监管部门沟通,组建一个城市商业银行专业工作委员会,这个平台是给我们146家城商行准备的,正在组建当中。”11月2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理财周报主办的“2012中国城商行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零售银行年会”上透露。
城商行作为一股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行业、监管等各方的重视。过去十年,城商行的市场份额从5%增长至9%,自身壮大的同时,还分食了国有五大行的蛋糕。
经历前几年的疯狂跨区和规模增长后,城商行跨区经营受到了限制。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目前的监管对城商行跨区的态度是“省外跨区依然严格限制,鼓励深入省内跨区设立分行。”而对城商行上市政策,监管依然没有明确的态度。
从业务层面而言,城商行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城商行要认清自己的优势,给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杨再平建议,“相当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首先去做社区银行业务。”
规模高速增长持续
“城市商业银行板块是1995年开始在诚信社的基础上组建的,我们的城市商业银行曾经是为了解决当时很多困境和危机去个别性地组建的,所以我们的城商行可以说是灾难深重。”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称,“有不少地方的银行是90%多的不良率,资不抵债。我们的城商行从这样一个高风险地带、从这样一个灾难深重的状态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异军突起,这个转变相当不容易。”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过去十年,五大行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3%,而城商行的市场份额每年却增加0.5%。截至2012年6月末,城商行资产总规模达11.5万亿,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的9.1%。
接下来,城商行这种规模增长速度还能持续吗?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我们经济总量要翻一番,在做大的蛋糕中间,只要城商行份额不减少,绝对规模就在增加。当然如果还能够增加份额,那规模、整体的蛋糕还能增加得更快。”杨再平从宏观角度如此阐释。
同样认为城商行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还有富滇银行副行长李平平,“肯定是要延续,它要生存,要发展,这是必然的。”
李平平判断城商行规模会持续高增长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城商行发展的内生力需要持续规模增长的支撑;二是城商行灵活多变、地方区域机构的优势会更进一步地抢占大中银行的区域市场份额。
当然,在城商行规模是否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问题上,也有另一种意见。
“总体来说,银行业与宏观经济趋势的关联度非常高,我国总体经济还是向上走的,但是城商行的规模保持像过去几年那种高速增长,局部还有可能,但整体上我认为不可能。”
长沙银行行长助理杨敏佳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某个银行或某个地区,因为一些区域性的政策,可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最新组建的贵州银行。”
杨敏佳认为,在四川、甘肃、新疆、河南等少数中西部地区,城商行还可以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实现规模效应,而对大部分城商行而言,追求规模已经不是第一要务。
城商行抱团取暖上演“群狼食象”
城商行利用“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优势,今年以来,在全国各地的战场上不约而同地导演了一场群狼食象的大戏。
2012年,城商行通过“让利于客户”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在利率市场化时给出上浮10%的最高存款利率等方式,抢夺大中型银行市场。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通过以上策略,重庆银行的理财产品客户数量增加5万户,而年初几乎是0;日均存款从不到130亿提高到158亿。富滇银行仅从9月份以来,理财产品2个月累计发行量就达50亿,其中60%转化为存款,“最保守估计,净增加的存款也有20亿。”富滇银行副行长李平平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最严重的时候,四大行的存款一夜掉了几千亿。”
“盯住同业。”多位城商行高管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他们分食大银行市场份额的策略,“同期同类产品,我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肯定比大银行高0.5%-2%。”
此外,为了在竞争中不被大银行淘汰,城商行抱团取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搭建一个让大家平衡地去互利互惠的合作平台,这是我们今后共同合作的方向,因为这个市场很大,我们必须抱团,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大面积的服务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说。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在2012年6月成都举行的城商行论坛第十二次会议上,成都银行、宁波银行等8家城商行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将在金融市场 、公司业务、结算、贸易融资及信息交流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此外,由民生银行牵头的亚洲金融联盟33个成员中,就有重庆银行、徽商银行、郑州银行等23家城商行;兴业银行搭建的“银银合作”平台中,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已达到8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