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3日
关注两极分化
中小板的701个家企业大致可归为三大集群,一批是“愁钱多”的公司,一批是“勤找钱”的公司,还有一批是“缺钱花”的公司。
记得有资深审计师曾经说过,他所经历的公司,财务报表都是假的,只有现金流的表格是真的。这句听上去过于绝对的话,却从侧面说出现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理财周报对701家中小板企业进行解构时发现,他们各有各的资金生态。
有那么一批“超募公司”,诸如海普瑞、海康威视、森马服饰,账上趴着大量的闲置资金。
还有另一类“双抢”公司,首发、增发双管齐下,像康得新、卓翼科技。
另外一类公司“没钱也没项目”,首发少,定增难,像嘉应制药。
最大的现金牛,往往会出现在建筑建材、商业贸易、医药生物行业;而从事有色、采掘的企业,则常常遭遇资金饥渴。
融资开始变得困难,企业资金的真实性在下降,你要谨慎小心。
701公司3面相
701家中小板公司。701个货币资金数据。
每一个不会说话的数字背后,都是一家公司鲜活的状态和故事。
记者统计发现,中小板的701个家企业大致可归为三大集群,一批是“愁钱多”的公司,一批是“勤找钱”的公司,还有一批是“缺钱花”的公司。
第一类公司,是有钱不知道往哪里花的公司。
最愁钱多的是海普瑞(002399.SZ),67.75亿的账面资金,中小板里的第6大阔企。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海普瑞每一块钱资产里,就有八毛五是现金,这一货币资金占比,在701家上市公司里也是最高的。
2010年5月海普瑞以148元的高价登陆A股市场,实际募集资金57.17亿元,其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从2009年的4.45亿元一举跃升到2010的62.59亿元,翻了14倍。迄今为止,海普瑞在中小板公司里首募最多的神话还没被打破。
备给募投项目的那8.65亿资金,截至今年10月31日只投了1.20亿元。而超募的48.52亿,只有10.31亿被盘活来做股权投资和设立公司,剩下的38.21亿还躺在专户里面生息。
在今年8月21日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海普瑞董秘步海华规划了未来超募资金的三大用途,“补充流动资金;建设生产设施;考虑投资生物医药领域的新项目”。然而财大气粗的企业也有它的烦恼,正如步海华所说,“正在寻找、评估项目的过程中,不确定性较大。”
和海普瑞一样拥有着巨额超募资金的,还包括海康威视(002415.SZ)、森马服饰等公司。
海康威视,2010年首发募集33.36亿元,超募20.71亿。到今年年中仍有近17.79亿的超募资金尚未使用。如今手里攥着46.43亿资金的海康威视,是中小板的第9大富企。
排名第11位的森马服饰,袋里也有43.10亿资金。2011年森马服饰上市,首发45.31亿元,超募24.75亿元。目前只有9亿超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仍富余15.75亿元。
这些钱多多的公司,上市以后就没有传出再融资的消息。不像第二类公司,首发后迅速再融资。
康得新(00245.SZ)是个“着急”的典型。2010年上市,首发便募得5.38亿元,超募3.77亿元。至2011年底,康得新的募集资金专户还有余额4.1亿元。
2012年5月10日,康得新以“建成世界最大的光学膜产业集群”的名义,通过增发成功地再度募得16.3亿元。
得益于首募和增发,康得新的账上的资金从2009年底的1.61亿元迅速膨胀到25.69亿元,在中小板化工行业中位列第三名。
另外,2010年上市的卓翼科技(002369.SZ)也是个“能烧钱”的主儿。在两大首发募投项目完成进度不足20%的情况下,2011年卓翼科技再启融资大门,拟再募10.8亿元。受市场关注,卓翼科技随后将胃口略微下调到8亿元。
还有第三类公司,即“迷你资金公司”。整个中小板资金量不足1亿元的公司有58家,这类公司往往首募较少,主营普遍增长乏力,又没有较好的再融资项目,无法获得市场输血。
嘉应制药(002198.SZ)便是这样的代表,2011年仅盈利2000万;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只100万。而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并未推出一次融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