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两把"尺子"量银行 "中国版巴III”标准打折?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中国版巴Ⅲ”实施初期会使用内评法和权重法两种计量方法进行衡量。而对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银行将采用内评法,这使上述6个银行再融资压力下降。

    日前有消息称,银监会正在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开展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评估,为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中国版巴Ⅲ)。由于按照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评估的上述六大行,将其零售业务的风险权重予以降低,因此,六大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40—50个基点。但除六大行之外的其他银行则无法享受这样的待遇,这意味着对银行的资本计量方法将出现“双轨制”,即内评法和权重法同时进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版巴Ⅲ”标准“打折”了?

    两把“尺子”有因可寻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说,“中国版巴Ⅲ”实施初期,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会同时使用内评法和权重法两种计量方法进行衡量。这样做的原因是“中国版巴Ⅲ”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如果仅用权重计量方法,将会使相当部分银行无法达标,这样会限制银行对一些风险业务的开展。“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银行的股本规模大,如果再融资将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而银监会采用内评法评估风险,使其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40—50个基点,使上述六大行再融资压力下降,这对目前极度脆弱的市场是有好处的。”沐华表示。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上述六大行。因为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后,银行将更加节约资本,将在资本计算上拥有较大灵活度和自主权,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放贷。“当然,银行业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深层次的体制性层面。”广证恒生咨询公司策略部经理张广文说,国有商业银行又承担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他们需要依靠不断吸纳储蓄来解决资金流动的需求。而储蓄的增加,又使成本上升,进而引发放贷逐利的要求,这就使银行在对借款人资信状况掌握不完善甚至不合要求时频频放贷。其结果是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资产,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

    或致银行股股息率下降

    张广文说,由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风险评估标准不同,因此,有的银行能够“过关”,而有的银行可能无法“过关”。

    张广文说,解决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有如下路径:一是已经上市的银行在股票市场上增发股份,但这样会加大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二是发行次级债。目前将要发行的次级债约1500亿元,其中,农业银行500亿元,中国银行230亿元、建设银行400亿元、招商银行230亿元,远超今年前10个月600亿元次级债发行总量。

    三是降低分红比例、补充资本金。为了达到中国版巴Ⅲ的要求,估计有些银行会降低分红比例,将节约下来的资金转为核心资本。张广文说,在目前的A股市场上,股息率唯一能够赶上或基本赶上一年期存款利率的银行股也将不再有优势。

    在沐华看来,中国版巴Ⅲ的实施将是循序渐进的,不会“齐步走”,先是上述六大行,接下来是股份制银行;再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信社。

    据悉,我国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实施高级方法第一年,内评法和权重法计量结果差距不能超过5%,第二年不能超过1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采用较为激进的模型参数提升资本充足率的可能性。

    不会导致银行股分化

    “如果对所有的银行都使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评估,达标是没有问题,但这是在降低标准的情况下‘达标’,而银行实际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依旧,其风险仍然没有降低。”沐华认为。

    从三季报来看,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偏低,需要补充资本。如浦发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由年初的9.20%下降至8.87%,逼近8.5%的监管红线。

    张广文说,“至于监管层用两套标准来测试不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会出现银行板块中“两大阵营”不同的风险特征,因为即使现在达标的银行,也并非万事大吉。因为核心资本充足率是一个时点数,是从静态角度而言,如果从动态角度看,来自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放贷风险。

    基于上述事实和分析,张广文认为,各银行股之间的联动效应仍然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市场对银行股的投资策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分享:

来源:金融投资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