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银行或试水一级资本债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卫容之 丁立歆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9日

    “这就让银行只能依赖核心一级资本来抵御风险,即普通股和利润留存。按照现在的资本消耗速度,这个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资本补充的特点:要么是在二级市场再融资,要么减少分红把利润留存起来。”

  由于银行股本融资渠道面临困难,监管层或将加速引入新的资本补充工具。“银监会上周召开的办公厅会议上,已经明确鼓励各家银行探索新的资本补充工具。主要目的是探索新路子,避免主要依靠股本融资带来的各种局限。”近日,一位参与此会的股份行高管对媒体表示。这一揽子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正是业内传闻已久的一级资本债。

  创新工具

  据了解,监管层此次鼓励银行尝试的创新资本补充工具包括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和优先股等。参照国际标准,这些工具均可纳入一级资本。除优先股外,其他债务型工具通常也被称为“一级资本债”。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员表示,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早就被引入国内,但现行的资本管理办法将它们归入附属资本(二级资本),不但发行规模与核心资本规模按比例挂钩,限制比较大,而且基本没有包含转股或减记条款,银行出现重大损失时主要还是要靠拨备和股本来对冲损失。

  资料显示,2004年3月1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施行,将银行分为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等)和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2009年10月,《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正式下发,规定主要商业银行发行长期次级债务的额度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25%。

  “这就让银行只能依赖核心一级资本来抵御风险,即普通股和利润留存。按照现在的资本消耗速度,这个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资本补充的特点:要么是在二级市场再融资,要么减少分红把利润留存起来。”这位研究人士称。

  现实倒逼

  现实情况也在倒逼银行。截至2011年末,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5.1%,其中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1.9%和二级资本充足率2.7%。相比之下,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期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12.9%,比全球银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基于这一情况,业内引入新的一级资本工具呼声一直持续。农行董事长蒋超良就曾建议,把一级资本工具尤其是混合一级资本债作为创新重点。

  “银行目前只能通过次级债和股票来补充资本,而上市银行大规模的股票已经引起了股民的非议,次级债本身也会增加银行负债。”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

  据了解,基于近几年来银行再融资对市场资金面与投资者信心形成的压力,今年以来有多家银行抛出的配股融资计划虽然顺利过会,但至今仍然没有正式批文。在银行方面,出于满足不断更新的资本监管要求,近几年以来的分红比率也在逐渐下降。“按照目前的银行分红比率,银行股在市场上不受投资者青睐也在情理之中。”一位银行高管坦言。

  补充资本

  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创新资本补充工具能够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舒缓银行和资本市场面临的压力。比如银行遭遇不可预测的重大资产损失时,这些债务工具可以转入股本,其本金可以参与损失吸收。这意味着,银行不用只依赖核心一级资本,风险缓冲能力将更具梯次性。

  “这其实也是给银行卸担子,避免在资本监管问题上过于超前,目前欧洲银行也都暂缓了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而这也是现实的需要,按现在的银行发展速度,未来还是会有新的资本需求,但是否所有资本都必须通过股本来募集呢?这个问题显然是值得反思的。”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股份行高管对媒体表示。

  交通银行研究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仇高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现在银行营利渠道少,内部营利资本也在下降,“一级资本债的引入有助于银行补充资本,丰富渠道”。

  奚君羊也表示,一级资本债可以为银行补充新的渠道,同时可以纳入核心资本,能够为解决银行资金不足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