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生态家园”迈上“绿色崛起”新台阶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8日

    安远县三百山深处,一个险峻的山涧中,清澈的泉水奔涌而出,冲出茂林修竹,蜿蜒流向远方。顺着水流放眼望去,重峦叠嶂,青翠欲滴。这就是东江之源。

  发源于我市寻乌、安远、定南三县的东江是香港和广东居民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寻乌、安远虽然是贫困县,但是多年来,两地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绝不引进高污染企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水源涵养提供了保障,从江西流进广东境内的东江水常年保持了超过国家标准的地表二类水标准。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多少年来,我市在紧迫的发展任务面前,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的财富保护好,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提高至76.25%,主要河流国、省、市断面水质达标率9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

  “生态家园”已经成为赣州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生态为重

  ——呵护最宝贵的生态财富

  俯瞰赣南,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山脉环绕四周。溪水密布,河流纵横,千余条支流汇成章江、贡江奔腾向北,百条支流汇成东江往南而去等。这就是被誉为“生态家园”、“绿色宝库”的赣州。

  大自然的赋予令人欣喜,崇山峻岭却又成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的一大主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赣州的发展。长期以来,全市干群坚持生态为重的理念,在发展中坚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底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绩。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以及长(珠)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2008年,我市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8年以来,我市更是掀起了建设生态赣州的热潮。全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化封山育林,切实保护和培育好江河源头、大江大河两岸、水库周围、交通干线两侧、人居地周围、生态区位重要地段的森林资源,保护好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体系框架,仅2011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89.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25%,是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的4.1倍。

  同时,我市突出抓好赣江源头、东江源头森林生态的维护,建立了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二五”期间,我市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25%以上,基本形成层次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

  “绿色崛起”

  ——转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在全南县厚朴生态林业公司厚朴种植基地,一眼望去,层林尽染,厚朴、桂花等树木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树木长成后不会被砍伐出售,而是采集鲜花、树皮,用以提炼精油等芳香产品。这种“栽得万亩林,不砍一棵树”的发展模式,使得全南县的百万亩山林愈发苍翠欲滴。

  如何协调“吃山”与“护林”之间的矛盾,是谋求绿色发展需要破解的首要难题。万亩果林尽染橙意,春夏秋冬四季如春的赣南乡村给了我们答案。

  面临紧迫的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提出“绿色崛起”的新理念,大力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2011年,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将绿色生态这一赣州最大的财富保护好、最大的优势发挥好、最大的潜力挖掘好,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

  市委、市政府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培育壮大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六大主导产业。在沿海发达地区,来自赣南的一大批农产品打响了生态环保品牌,赢得了消费者欢迎,赣南人民的致富路则更加宽广。

  2011年全市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赣南脐橙”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脐橙种植面积达176万亩,产量突破122万吨。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新型产业不断壮大,正加速形成苗木繁育工程、科研中心、交易市场和后续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成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推手。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生态家园”正健步迈上“绿色崛起”的新台阶。(记者张鑫敏)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