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4日
编者按:截止本周五,上市银行中已有五家公布了其2011年年报,业绩靓丽是它们共同的特征。不过有市场人士指出,光鲜亮丽的背后问题暴露的也不少。除去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和资产质量的担忧,更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银行的盈利来源于所谓创新的表外信贷业务的极速增长。
业绩增长明显
昨日晚间,农业银行与民生银行先后发布了2011年的年报。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同比增长28.5%;总资产为11.7万亿,同比增长13%。民生银行披露,2011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20亿元,同比增加103.39亿元,增幅58.8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05元,同比增加0.39元,增幅59.09%。
此前公布的股份制银行年报中,深发展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2.79亿元,较上年增长64.55%,基本每股收益2.47元。浦发银行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72.86亿元,同比增42.28%,基本每股收益1.463元。兴业银行则实现净利润255.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71%,基本每股收益2.36元。
隐藏问题浮现
业绩发布的同时,不少隐藏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首先,部分银行出现了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双降。年报显示,兴业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凸显,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04%和8.20%。资本充足率较2010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而核心资本充足率比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存贷比为71.46%。不过更为严峻的是民生银行,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0.86%,较2010年末上升了0.42个百分点;但核心资本充足率则下跌了0.20个百分点至7.87%,已经不能满足监管要求(8%)。
其次,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有部分银行持续双降的局面改变。深发展不良余额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上升,四季度环比增长达到30%,远高于银监会披露的股份制银行四季度不良余额7%的环比增速。同时,该行关注类贷款四季度环比上升7.3亿元,升幅达到29.4%,另外逾期贷款(包括非应计贷款)下半年环比上升63%,达到14.2亿元,均呈现出与不良贷款一致的变动趋势。
兴业银行去年的不良贷款率及余额也略有增加。截至去年年底,该行不良贷款余额37.15亿元,较2010年末略增0.99亿元。此外,逾期贷款余额62.29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6.25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1年的贷款占比增长最多,同比增6.6%。
表外创新值得重视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小银行信贷受益权和代付等业务增长异常,有规避信贷规模控制嫌疑。
据初步统计,兴业信托受益权去年新增3182亿元,而同业代付余额1231亿元,上年末为零。总计此两项业务新增量为4413亿元,是兴业1289亿元新增本外币贷款规模的3.4倍。无独有偶,浦发银行曾公布去年上半年的代付规模,但年报中却将此隐去,颇受外界质疑;深发展基于代付业务的应收账款2011年增长1114%。
业内人士分析,信贷受益权和代付业务应是主要增长动因,这都属于规避信贷规模的手段。多名银行人士更指出,代付、信托受益权等这类所谓创新的表外信贷业务必须迅速得到监管规范,否则信贷调控可能失真,亦面临诸多风险隐患。
一周大事回顾:
渣打中国陷四面楚歌 贷款理财储蓄卡样样遭曝光
近日,渣打银行部分业务“怪象”屡遭媒体曝光。其中理财产品亏损、现贷派或成高利贷、银行卡遭盗刷、补打账单年收过千元等问题尤为突出。昨日,记者致电渣打银行,询问其在客户服务方面是如何监控的?截止今日发稿,渣打银行媒体传播部相关人士仍未予回复。
机构预计3月信贷约8000亿元 一季度目标或落空
3月信贷市场依然波澜不惊。存款增长面临压力,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仍受制约。市场人士表示,春节后企业开工,信贷需求开始逐渐放大,预计3月银行业新增贷款约8000亿元。但是,随着经济增速下滑,银行信贷不良率反弹或成为大概率事件,这将导致银行出现惜贷情绪。一季度2.4万亿元信贷目标可能落空。
地方银行IPO拉锯战 深交所温情喊话“要求过高”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告,截至今年3月8日,共有14家商业银行递交了上市申请。“按照证监会公开审核流程看,初审和落实反馈还没走完审核10步的一半。”有券商保荐代表人认为,IPO暂未开闸主要还是源于监管层对城商行风险的担忧与未来发展方向导向性引导的考虑。
鼓励支持刚性需求 多地银行"松绑"首套房贷利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2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多个地区的首套房贷利率开始冲破基准利率闸门,显露松动迹象。昨天(20日),一则有关北京地区大型银行带头“松绑”首套房贷利率的新闻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其实不仅仅是北京,最近几天,上海、广州各大银行同样开始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