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巧夺信托、银行渠道蛋糕 券商向私募暗抛橄榄枝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面对银行、信托在客户渠道方面的步步壮大,券商日渐感到了“边缘化”危机,尤其是中小型券商,更是遍尝“夹缝中”生存的痛苦。所幸,它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近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进入2012年,有些券商营业部将客户的重点目标瞄准了阳光私募,意欲在增加经纪业务收入的同时,扩充资金客户渠道。

    盯上私募

    在阳光私募业务方面,信托、银行、券商一直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对于券商来说,看重阳光私募主要是其带来的经纪收入。然而,当下的事实是,信托赚取了高额的账户使用费和信托管理费;而可以提供客户、协助发行的银行如愿拿到了管理费分成和托管费。据了解,目前行业内的惯例是,如果私募产品盈利,银行要分得私募公司20%管理费的8%左右,有的还要加上1%的客户认购费。反观券商,如果没有认购客户,要想争得高一点的佣金,都没有“底气”。

    困境中如何求得发展?目前,各家券商,包括各家营业部在内都在绞尽脑汁。昨日,上海一家券商营业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欲把主攻目标放在阳光私募上。“一方面,今年银行应该会在阳光私募业务上有所松动,重点放在自己的理财产品上;另一方面,阳光私募正在面临发行难题,此时帮助他们募集资金等于‘雪中送炭’,我们的话语权更大。”据他介绍,他们近期正在发展一项业务,即为阳光私募产品成立提供融资,杠杆比例为1∶2,即阳光私募自身出资1/3,券商营业部通过客户融资出资2/3,融资资金的利率为8%-9%。他进一步解释说,这相当于帮助阳光私募发行了一只结构化的产品,如果有的私募或准私募对目前的点位比较认可,对自己的操盘比较自信,这就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产品成立方式。

    投其所好

    2011年,因A股市场“跌跌不休”,阳光私募交出了一张令人失望的答卷,九成以上产品业绩亏损,大大挫伤了投资者及渠道合作方的信心。进入2012年,虽然市场有回暖之势,但“久病难医”,阳光私募产品发行依然停留在“冰河世纪”。

    “牛市募集,熊市建仓,最终在牛市绽放”,这是每位投资人的梦想。相对于老私募而言,目前的市场对于未成立产品的准私募及只有1只产品的新私募更有吸引力,而它们往往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对于这一点,有的券商也想得周到。据记者了解,上海一家中型券商下的大型营业部,正意图让自己变成阳光私募的“孵化器”,它们正在装修的办公场所为一家家小私募留出了一席之地,而且更是贴心地征求有进驻意向的私募采取怎样的装修风格。“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首先,产品证券账户要放在营业部,佣金也会相对高一点。”上海某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旭表示。

    分一杯羹

    “券商此举是大大的创新”,昨日,当记者就券商的上述动向询问一些阳光私募及券商人士时得到这样的反应。有券商人士说,短时间内,券商还难以改变传统业务盈利的模式,佣金收入仍然要占总收入的六成以上。而为了不“靠天吃饭”,这些做法都是争取主动权,从银行的蛋糕中分出一杯羹。

    此外,上述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还透露,当下,有的券商还想分得信托的利益。由于私募结构化产品几乎没有风险,而信托证券账户又迟迟没有放开,有的小型券商放出了提供产品通道的“诱饵”,摆脱信托渠道,转而发行集合理财计划。不过,南京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的总经理王挺秀表示,虽然不排除一些券商营业部,特别是小型券商营业部为了争夺经纪业务收入而采取此种做法,但从法规上讲这是违规的。

分享: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