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颜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3日
农历正月十八(2月9日),是温州泰顺县开“百家宴”的日子。根据当地民俗,百家宴是春节之后又一次盛大的节日。
时值本报记者正在泰顺县采访温州立人教育集团集资案,只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几乎同时在温州泰顺县各个方向响起,瑟瑟寒风裹着呛人的硝烟在这个山城里飘散。
一年一度的百家宴在孩子们的热切期盼中开席了。只不过,坐在桌子旁的大人们脸上却难以见到笑容。
立人集资案的严重后果,或许将使这里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往后倒退十年……
“辉煌”的吸金帝国
“不认识他”、“对他不熟悉!”当记者问起是否认识董顺生其人时,许多债权人如此回答。
2011年10月31日,立人集团宣布停止偿还债务之后,立人教育集团董事长董顺生曾经在这之后的两个星期里,挂着吊瓶,在位于泰顺县罗阳老城区垟心街32号2楼接待债权人。在此时,一些债权人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泰顺县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10余年里,董顺生和他创办的育才系列学校在泰顺声名鹊起。直到2011年10月31日,突然来了个“高台跳水”。
1961年,董顺生就出生在泰顺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因而名为“顺生”,他在家中兄妹中排行“老六”,中专学历,学过会计,生有一女。
1998年,董顺生从当地陶瓷厂辞职,与另外6名股东租用陶瓷厂厂地创办了育才高级中学(下称“育才高中”),并担任校长。
董顺生经营办学有道,他通过高薪在全国聘请优秀的师资。几年后,育才中学成为当地教学质量、升学率都过硬的学校,仅次于当地的泰顺一中。一位泰顺县官员对记者表示:“客观而言,董顺生对泰顺县的教育事业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1年,他又创办了育才初中,2003年相继创办育才小学和幼儿园。在此基础上,立人教育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9月宣告成立,主要股东仍是董顺生等7人,注册资金为3.2亿元。
学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给董顺生带来了滚滚财源。据立人集团董事雷小草称,1998年育才高中创办后,第二年就出现亏损,民间融资是从那时开始的,此后,再也没有摆脱“借钱办教育”。
对于董顺生而言,育才系列学校要继续发展,光靠学校自身的经营是难以办到的,何况还要偿还办学所欠下的巨额债务。
资料显示,董顺生在2002年开始了新的投资之路。这一年10月,他在泰顺建立了泰顺育才蔬菜生产基地,不过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地年产值也就80万元。
2003年7月,他在江苏淮安开始了地产投资的事业。这个商城和仓储项目目前已经扫尾,只剩下少量商铺待售。接下来的几年里,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这一年没有投资项目外,他的投资项目(含参与投资项目)多在上海、江苏、贵州、内蒙古等地发生,主要涉及房地产、煤矿项目。
10余年的融资史,让几乎整个泰顺县的人都知道董顺生。记者在泰顺县县城罗阳镇街头随机采访时,借钱给董顺生的人占了受访人的大多数。
“我就借给董顺生13万,肯定是要不回了。”2月8日上午11时,弯着腰,用力地蹬着三轮车的车夫跟记者说。在费尽力气爬上了上坡路之后,他把记者送到垟心街32号门口。记者看到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四层居民住宅小楼。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幢简陋小楼的2楼与4楼,就是融资额达到上百亿的董顺生的立人集团的办公室。
立人集团到底融资了多少钱?也许只有董顺生和他的几个心腹知道。2011年11月,立人集团称,未付债权有22亿,涉及债权人数逾四千人。
而据记者在泰顺了解的情况则是,十多年来立人集团的融资总额,至少达到80亿。而有的信息称,融资总额起码在180亿以上。据了解,立人集团在这些年里给债权人所偿付的利息就已达35亿之多。
正因为董顺生的吸金有术,立人集团在泰顺当地被号称为除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之外的“第五大银行”。立人集团甚至在某个时间段宣布,只接受金额在30万、或者40万以上的借款,低于这个数目的款项,一概不接受。
“几千个债权人背后,可能有数万名借钱人。”一位当地人士对记者表示。
“我知道迟早会出事,但没料到是今天。2008年那么艰难的日子都熬过去了。”一位债权人向记者如此转述了董顺生的话。董顺生很是“心有不甘”。泰顺县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在宣布停止偿还债务之后,县里领导问他怎么办之时,董顺生回答道:“继续融资”。
吸金术与羊群效应
造神需要谋略,董顺生于此道是个高手。
育才系列学校是董顺生的发家之本,也是董顺生在泰顺的吸金帝国得以成功运转的金字招牌。在董顺生的融资版图里,除了社会公众融资外,向育才学校校内进行的融资占有重要位置。
顾老师(化名),江西人,2006年,他通过网络招聘来到育才系列学校教书。在他之前,他的妹夫已于2005年执教于这个学校。
在最开始的几年里,他没有借款给董顺生,也没有那样的机会。这是因为,“当时借钱给他得需要关系,也得需要本钱。”顾老师说。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感觉他们的问题应该在2009年之后就出现了。因为,从2010年起,育才学校内部就开始了接二连三的融资。”陈老师(化名)对记者表示,先是江苏淮安的项目进行融资,接着又是2011年1月开始为内蒙古煤矿融资。
2010年9月,从育才学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办公室老师处放出来的消息称,这一次的集资,将达到5分6的月息,20万以上起借。消息出来之后,顿时在老师里面引起轰动,于是,很多人都去试图放款,因为当时立人集团向公众放款的月息才3分。
看到放款者众,学校又放出消息称,只有于2010年4月在淮安项目进行投资的老师才有资格进行放款。于是,许多老师又纷纷找这些有资格的老师去帮忙放款。最后,这个原定8个月还本付息的融资计划,在进行了4个月之后,在2011年1月左右,就提前还本付息了。
这次融资的反响很好。
2010年12月,育才学校高层开始进行了新一轮融资前的动员和教育工作。教师们反映,在每两周一次的教职员工工作例会上,立人教育集团副董事长、育才高中校长夏克定鼓吹董事长董顺生是难逢的英明供应商,董事长在政界、军方有过硬的关系,让员工们放心。
为了更好地给教师们灌输理财观念,他们还专门请了理财投资公司人员来给教职员工们上课。“我们就这样逐步被洗脑了。”顾老师说。
万事俱备。2011年1月,育才系列学校新的融资正式启动,这次融资恰恰使得许多此前从未参与过放款的老师们深套其中。
这个项目宣称投资内蒙古煤矿项目,每30万元为一股,约定一年半后以3-5倍的金额返还投资者。
为了让教师们对投资放心,2011年4月,学校组织了一批老师前往江苏、内蒙古等地去旅游,并看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项目均是由董顺生从育才学校里面抽调的老师过去担任负责人。
项目调研的效果非常好。“三张图片,说了几个小时,项目进展非常好,前景很好。”陈老师说,现在没人质疑这次融资了。
2011年7月,又一轮融资开始了,这次又是个煤矿项目。顾老师说:“我一天接到了4个领导的电话,要我想办法找钱去投,但我实在是没钱了。”
据一位育才高中老师反映,育才系列学校的教职员工,是被“逼投”的。其逼投的过程,被老师们形象地描述为“吹、诱、逼、拉、陷”五个手法。
在此种组织氛围下的教师们自然就会想尽办法来进行融资,甚至都无暇顾及风险的问题。育才系列学校老师涉及金额统计数据目前虽未公布,但据泰顺县教育局副局长毛叶华透露,有5.5亿左右的教师债权,绝大多数育才学校教职员工均有涉入。
相较于在组织规范的育才系列学校融资,立人集团向社会上的融资则相对简单得多了。他手下的几员大将为他的巨额融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如立人集团在垟心街32号办公室的简陋,立人集团在集团组织架构上也极为简单和不规范。尽管章晓晓、夏尉兰、梅菊、蔡大琴等人在这个集团里位置显赫,但她们对外的身份却要么是财务主管,要么是出纳,要么是会计。
大打熟人牌、亲情牌,成为她们融资的杀手锏;饥饿营销则是她们的策略。
“很感动,夏尉兰能说到你的心坎里去。不放款给她们,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债权人老刘说。2011年8月初的一个下午,他一个人在城北路旁边的巷子前散步,老远就听到夏尉兰在喊“阿旺哥!阿旺哥!”
老刘驻步。身材不高,微胖的夏尉兰跑到他前面热情地寒暄起来。过了会,夏尉兰说:“阿旺哥,你放了钱在我们那,要放一百二十个心。我们董事长(指董顺生)这人心地最善良了,他要是欠了别人的钱,晚上都睡不着觉的。”
曾放款给立人集团的老刘这下更放心了,接着就瞒着老婆去文成找朋友以一分五的利息,融来184万,接着在8月5日、8月13日分两次交到了垟心街32号。他觉得这次立人集团给3分的利息很合算。
设定融资门槛,然后逐步放开,利息有计划地进行浮动,以及时而不时地进行提前还本付息等策略,给当地民众造成了放款给立人集团安全、收益高等感觉。而长达10余年的融资过程,更是巩固了这种印象。
当这种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与扩散之后,“羊群效应”就产生了。 “羊群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在当时,谁都不会想到风险的问题,当时的氛围只会让你不断投钱进去。”多位接受记者的债权人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