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建业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9日

近期,深圳、武汉等地国资整合动作频频,涉及其中的上市公司也先后发布了相关公告。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地方国资的整合动作早已埋下伏笔。不过,此次部分地方国资启动整合的深度、广度及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
盐田港股权划转伏笔
盐田港(000088)昨日公告称,接控股股东盐田港集团通知,深圳市国资委持有的盐田港集团100%股权,已划转至深圳市国资委全资企业深圳市特区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名下,深圳市国资委持有特区建发100%股权,仍为盐田港实际控制人。特区建发集团成立于2011年9月,注册资金300亿元。
上述股权变更可能早有预兆。据深圳政府在线网站公布的人事任免公告,深圳市政府2011年7月21日研究决定,李冰兼任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而上市公司盐田港及其控股股东盐田港集团的董事长也叫李冰。
此外,盐田港集团网站曾于2011年12月贴出招聘广告,拟招聘的岗位名称是战略规划管理,但招聘单位却是特区建发集团。显然,盐田港集团与特区建发集团实际上有着很深的渊源。
2011年一份深圳市政府提交给深圳市人大的文件中提到,按照今年国务院关于清理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的监管要求,长期沿用的政府统贷财政直接融资方式已不可操作。面对新的政策环境,市政府将加快政府融资改革步伐,整合和组建包括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特区建发集团在内的融资平台公司。刚刚成立就控股盐田港集团的特区建发集团在深圳国资系统内的定位可能就是一个城市建设项目开发的专业融资平台。
不过,上市公司盐田港的主业主要是收费公路和货运码头,与城市开发和建设似乎没有太多联系。特区建发集团未来如何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或许值得关注。
主动解决交叉持股原因
相比于盐田港与特区建发集团的整合,深振业(000006)与深长城交叉持股问题的解决显得有些突然。两家公司昨日公告称,深振业拟将所持深长城7.05%股份转让给控股股东深圳市国资委,此次交易完成后,深长城、深振业将彻底解决交叉持股问题。
深振业和深长城的控股股东同为深圳市国资委,且两家公司相互持股。此次股份转让前,深圳国资委直接持有深长城29.76%股权及深振业19.93%股权;而深振业持有深长城7.05%股权,深长城持有深振业3.31%股权。
深振业和深长城的交叉持股安排肇始于2003年。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振业和深长城之间的交叉持股安排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在2010年和2011年,深振业和深长城分别遭遇来自宝能系、深圳瑞昌捷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民营资本举牌。当时有分析认为,深振业和深长城交叉持股使得深圳市国资委能够相对轻松地保持对两家公司的控股权。
在昨日的公告中,深振业表示,解决两家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问题,目的在于避免同业竞争和交叉持股可能带来的其他问题。
对此,深圳一位投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主要是为了防止控股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国资委的特殊性在于,它只是一个利益代表机构,并非一个利益主体,因此国资委直属的两家同业公司不应该构成同业竞争。而且我国法律也不禁止交叉持股,两个公司相互持股的比例都很低,难以因互相持股诱发内幕交易和管理层职责的越界。从这个层面说,除非国资委或上市公司自愿,否则没有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解决交叉持股的问题。”
深圳市国资委和两家上市公司为何自愿解除看似有效的交叉持股安排暂时无法明确。但此前宝能系、深圳瑞昌捷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分别举牌两家公司时,曾有分析认为,民营资本虽难以夺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但却意在押宝或促使深圳国资方面对两家公司进行整合。对于这种预期,两家上市公司均未予以说明。深振业公告宣称出售股权是为了提高资产利用率、缓解资金压力;深长城则并未说明股东之间发生股权交易的具体目的。
武汉国资整合端倪
除了深圳市国资委的集中行动,近期武汉市国资委也在积极实施行业性资产整合。继2月3日武汉国资旗下的武汉控股公告资产重组后,2月6日长江通信、烽火通信和光迅科技同时宣布因重大事项停牌。其中,长江通信为武汉国资委旗下公司,后两者则为央企下属上市公司。
长江通信称实际控制人武汉市国资委正在筹划公司股权转让事宜,光迅科技称拟披露重大事项,烽火通信则公告称控股股东武汉烽火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据媒体报道,3家公司的整合规划将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拟收购长江通信,再将其资产分类注入武汉邮科院旗下的烽火通信和光迅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2月1日,烽火通信和光迅科技同时宣布上市公司股权划转正式完成。2011年9月19日, 光迅科技、烽火通信控股股东武汉邮科院与其全资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书》,约定武汉邮科院将其所持两家上市公司全部股份无偿划转给烽火科技持有。
当时有分析指出,此次武汉邮科院资产转让,不但包括光迅科技、烽火通信两家上市公司,同时也包括电信器件有限公司(WTD)、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非上市优质资产。武汉邮科院整体规划思路为,依托烽火科技有限公司平台,对优质资产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资料显示,烽火科技成立于2011年9月。
国泰君安分析师杨昊帆表示,武汉邮科院虽属央企,但由于历史原因,并不是公司制企业结构。因此一些公司制企业的行为,如收购兼并等活动限制较多。如今,武汉邮科院将旗下优质资产均转入公司制法人烽火科技旗下后,企业管理方面更加规范有效。另外,今后烽火科技在引入战略投资者、银行贷款、兼并收购和资产注入等工作上将更加便利。
显然,此次武汉国资委与武汉邮科院配合下的资产整合也早有铺垫。虽然此次整合的主角并非地方国资系统,但如果考虑此前武汉控股停牌重组,2010年武汉塑料重组,2011年鄂武商A、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资产整合启动,武汉国资委系统似乎一直保持着稳健的资产整合节奏。